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一个综合集成平台,具有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等功能,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的重大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缩小数字鸿沟、推动教育服务共同富裕的有效支撑。这一平台的正式上线,是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以实际行动为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上线,也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努力打造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以更好地实现为师生服务,展现抗疫中的教育作为。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一个综合集成的总的平台,一期项目包括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还有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这四个子平台。以后分期分批,还会逐步增加。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或输入www.smartedu.cn,在这个页面上可以找到各项目平台。同时,这四个平台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它的具体名称直接进入。
吕玉刚司长介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3月1日试运行以来应用的有关情况。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大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在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基础上改版升级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于3月1日上线试运行,并于昨天正式上线。为更好满足广大用户需要,我们还开发了手机app,也将于近日启动应用。平台试运行以来,资源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运行安全平稳,有效支撑了“双减”工作和近期疫情“停课不停学”工作,社会反映良好。在3月1日新闻发布会上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改版升级的有关情况,今天重点向大家介绍资源建设和近期运行应用的一些情况。
第一,平台资源建设情况。
平台资源建设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王、服务至上”,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需要,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服务农村提高教育质量,服务家校协同育人,服务“双减”和“停课不停学”。
一是资源总量得到大幅增加。平台在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个资源版块基础上,新增了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和教改实践经验等四个版块,共有36个二级栏目。现有资源总量已经达到28052条,新增资源17300条,增加了1.6倍,其中,平台的课程教学资源目前上线了19个版本、452册教材的19508节课时资源;还外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数字科技馆、国家公共文化云、人民日报少年网、数字敦煌、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等一批重要专业网站,资源更加丰富。
二是资源功能注重全面育人。平台资源内容丰富,体现“三个着力”,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专门开设了党史学习、爱国主义、品德教育、科普教育、生态文明、体育锻炼、文化艺术、劳动教育等栏目;着力支撑“双减”和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专门开设了作业命题、课后服务、学科研修、“双减”经验和防疫知识、生命与安全、心理健康等版块栏目,还专门提供了心理援助热线;着力实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全过程育人,既有覆盖多个教材版本的各学科各年级全部课程学习资源,又有丰富的课后活动、研学实践、应试教育、经典阅读、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资源。
三是资源质量体现精品化。平台资源秉承“国家工程、质量至上”的宗旨,坚持系统谋划、精心设计、严格标准、强化审核,切实把好政治关、坚持科学性、注重规范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重在“四个依托”,也就是依托教育水平高的地区、依托办学水平高的学校、依托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依托制作水平高的团队开发建设,每节课都经过了教学设计、备课研究、课件创作、反复打磨等环节;其他资源坚持广泛遴选、好中选优、应连尽链,确保资源精品化、专业化、体系化。
四是资源来源坚持集成共建。平台资源建设得到了中央有关单位、地方教育部门和部分高等学校的大力支持。文旅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中国文联、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部门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提供了丰富的各类优质资源;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教育部门提供了多个教材版本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67家出版单位提供了2004册电子版教材。这是资源建设的有关情况。
第二,平台运行应用的情况。
平台试运行以来,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了应用部署,各地各校高度重视,资源得到广泛应用,普遍反映平台使用便捷、响应速度快、丝滑无卡顿,平台应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日均浏览不断攀升。3月1日-25日,累计浏览总量达到7.2亿,日均浏览量达到2888万以上,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0倍,最高日浏览量达到6433万;平台用户不仅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还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也使用了平台的资源。
二是应对疫情及时有效。3月14日以来,新冠疫情多地多点发生,部分地区中小学充分使用这个平台保障“停课不停学”,我们对过去这一个月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平台日均浏览量由3月份前两周的1291万左右提高至后两周的4619万以上,增加了2.6倍,其中疫情比较严重的辽宁、吉林、福建、山东等省份增幅均超过6.5倍,有效服务了疫情防控大局和“停课不停学”。
三是服务“双减”效果明显。我们对去年7月“双减”文件印发和平台改版升级这两个节点前后的情况作了比较分析,去年7月中央“双减”文件发布后,平台浏览量、访问人次均呈现高位激增态势,截至今年2月底,也就是改版之前,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日均浏览量达到2104万,比“双减”文件发布前的日均浏览量增加17倍,反映“双减”以后有更多的师生来使用这个平台的资源。今年3月1日,平台升级改版试运行后,日均浏览量进一步增加,比“双减”前增加了24倍。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教师研修等资源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使用,特别是有效帮助解决了学生不参加校外培训后“在哪里学、学什么”的问题,进一步助力了学校的“双减”工作,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四是支撑共享优质资源。这也是这个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平台给广大农村地区免费送去了优质教育资源,为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部许多农村边远地区利用平台资源实施“双师课堂”,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3月1日以来,广西的浏览量超过5000万,陕西、甘肃浏览量超过2100万,内蒙古、云南的浏览量超过1000万,这些省份日均浏览量是3月1日改版前的3倍。中西部农村地区更加充分地利用了这些资源。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正式上线,平台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平台的建设工作,为广大中小学校、师生、家长提供更好的服务。一是持续丰富平台资源,完善资源建设机制,不断汇聚各类优质资源。二是不断拓展平台功能,逐步实现对资源使用的跟踪反馈、过程性数据收集分析、个性化资源推送等等。三是大力推动平台应用,进一步强化应用部署和培训,健全应用激励机制,抓好试点应用,推广一批典型经验,推动资源常态化应用。
陈子季司长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的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好,我从三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情况。
第一,重大意义。主要是三个革新。
一是革新传统治理模式。大家知道,新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对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有助于职业教育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力度、深度和效度,实现个性化、精准化资源信息的智能推荐和服务,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及时、全面、精准的数据支持,逐步形成新的治理模式,解决好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多、工作链条长、信息衰减快的问题。
二是革新传统评价模式。当前,教育评价面临着科学性不足、反馈作用发挥不充分的窘境。通过数字化评价技术和手段,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行为全数据采集分析,真实地测评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等,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测量与评价体系,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三是革新传统学校模式。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职业院校将突破传统的“围墙”限制,成为形式上更丰富、本质上更自主、时间上更弹性、内容上更定制、方式上更混合的“技术技能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智能开放教学及实训环境,实现泛在学习。此外,数字技术还能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师生之间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衡。
第二个方面,建设内容
平台由四大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是“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服务学习者享有优质便捷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提高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使用效率。第二个板块是“教材资源中心”,服务职业教育教材开发、选用、监管和评价等。第三个板块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服务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技能鉴定和竞赛考试等应用。第四个板块是“教师服务中心”,服务职业教育干部职工培训内容优化、培训质量提升。
这四大板块主要有三个特点,也就是“三个多”:
一是多主体开发建设。平台资源主要由标准化课程、示范性课程以及各种拓展资源组成,是优质职业院校联合优秀企业共同开发的,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譬如,每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均有17.5所优质职业院校16个头部企业参与开发,有效地促进了教育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二是多维度个性应用。平台资源基于颗粒化开发供给,教师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标准化课程,也可对课程内容和拓展资源自行编辑,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课程,促进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果。截至目前,平台已有教师自建课程超17.8万门,为“大规模个性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可能。
三是多层次提供服务。在提供丰富多样教学资源的同时,所有资源都同步设计了练习、复习、随堂测试等,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自学和学习自测。平台自动记录学生的线上学习、课堂互动、课后复习数据,由此计算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率、课堂互动率、教师响应率、线上活跃率等,为教师改进教学效果提供依据。资源使用数据、教学反馈情况等,又能面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提供多维度数据分析服务,赋能职业教育现代高质量体系建设。
第三,工作举措。
平台分三期建设。昨天上线的是我们的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6月底将完成其他各中心的开发与上线,12月底将完成平台每一个规划功能的开发与上线。
昨天上线的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主要包括三个板块:一是专业资源库,二是在线精品课,还有一个视频公开课。其中,专业资源库模块以专业为单位,为各类学习者和教师提供成完整系统的专业课程资源和学习包,包括全国优质职业院校优势专业联合企业共同开发的标准化、示范性课程以及各种拓展资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和编辑课程资源,形成符合自己需要的个性化课程;在线精品课模块覆盖所有行业门类,汇集职业教育领域优质mooc课程,供教师教、学生学;视频公开课模块以职业教育国家级获奖项目的课程资源为基础,为职业院校提供可选用、可观摩的课程。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数字化进程,落实工作任务,围绕建成“优质职教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教师教育教学与备课交流的平台”,陆续上线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教材资源中心。
一是要丰富资源供给,建立更完善的国家、省、校三级互补的优质专业与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二是要开发搜索引擎,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资源库数字化学习资源搜索引擎以及智能资源推送服务,促进资源跨平台、跨学校、跨区域应用。
三是要加强应用监测,建立专业与课程资源完善的监测机制,科学引导资源开发、更新和淘汰。
吴岩司长介绍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和应用的有关情况。
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情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台建设背景,二是平台的设计思路,三是平台的主要创新,四是未来工作的考虑。
第一,平台的建设背景。大家可以看看高等教育数字化行动发展的路线图。中国慕课元年是2013年,这一年我们成立了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7年,我们推出了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我们召开了中国慕课大会,启动了国家一流课程双万计划,这里面包括了线上一流课程。2020年,在疫情发生阶段,我们在大年初二就提出了在全国所有高校开展线上教学,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然后在这一年的4月份,我们上线了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在年底我们还召开了世界慕课大会。2021年,我们为了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推出了“慕课西部行”。今年3月28日,我们正式上线了智慧高教平台。
在线课程的建设包括两个阶段。一是从跟跑到领跑。我们在2013年只有五门慕课,到现在慕课数量已经超过5.25万门。2013年,我们只有上百的注册用户,现在已经超过了3.7亿的用户。中国的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位,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二是我们经过了疫情的检验。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经过了春季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实现了“三稳”和“四变”,我们稳住了武汉高校,稳住了湖北高校,稳住了全国的高校,我们改变了教师的教、改变了学生的学、改变了学校的管、改变了教育的形态。今年面对疫情再次严峻的情况,全国高校师生已经从原先的新鲜感变成了现在的新常态。全国高校“一键在手、即时切换、从容应对”。大家可以看到,在疫情比较集中的吉林,吉林大学一周就开出了2200多门课,开课率100%,在上海交大实行了线上课程云上作业、任课教师在线助教。全国所有高校现在都实行了线上线下教学的一键切换,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从容应对。
我们有三个工作体会。在战略上要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战术上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不断迭代;要有积累、有基础才能有突破、有引领。
第二,介绍一下我们平台的设计思路。这个思路是一个目标、两项功能、五大特点。一个目标,用“六个最”来表示,就是我们要建设成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用户最多的全球高等教育智慧开放课程平台,要汇聚国内国际最好的大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课程,成为国家级的高等教育综合课程平台。
两项功能,一是面向全体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和教学服务。二是面向教育部门和高校管理者,提供教与学大数据监测、分析和研判服务。
五大特点,就是要成为“五个最”:第一个特点,是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用户最多的高等教育平台。我们首次上线的是在52000多门优质课程中优中选优,选出2万门课程,覆盖13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让所有的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可以走进大学网上课堂。
第二个特点,是汇聚了最好的大学、最好的老师、最好课程的综合平台。首批上线的课程,集中了众多名师大家、院士学者的优质课程,比如说经济学家林毅夫的课、医学专家张文宏的课,敦煌学者樊锦诗的课,图灵奖获得者、国际高等教育大师john hopcroft的课,等这些大师的课都在这个平台上展示开放。
第三个特点,我们是一个提供高效便捷的教与学服务的资源平台。高教智慧平台提供课程名、学科专业、高校、平台、热门课、一流课等多种搜索方式。可以说全网好课一站搜索尽在眼前,为学习者提供了友好便捷的个性化服务。
第四个特点,我们是一个提供多语种、国际化课程的开放平台。高教智慧平台链接 “爱课程”“学堂在线”两个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为海内外所有大学生和全球学习者提供千门多语种课程以及配套的学习指导服务。
第五个特点,我们是一个提供教与学智能分析服务的管理平台,为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个学校提供大数据的分析和研判服务,在新常态下的在线教学建、用、学、管中,实行全过程智慧化治理,提高决策与管理的水平。
第三,平台的主要创新。
这个平台有三个模块,一个是课程服务平台,一个是课程数据服务中台,一个是学分课程数据监测中心,为老师和学生的学习,为教育部门的管理和数据决策分析都提供了全链化的管理。
一是服务智能化,智慧高教平台“一键在手,全网好课尽在眼前”。二是数据精准化,平台对课程信息及学习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计算、分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分析服务。三是管理的全量化,我们将所有的在线课程平台的学分课纳入管理范围,具备了门户汇聚的集聚作用,而且具有开关控制能力,可以很好地实现“平台管平台”。
第四,是未来工作的考虑。有这么几点:一是要汇聚全国乃至全世界金师金课,成为永远在线的“金课堂”,要在核心课程体系、核心教材体系、核心名师团队、核心实验实训体系方面,实现建立覆盖高等教育所有学科专业的好课、好教材、好教师、好实验。
二是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为上百万高校的教师、数以千万的大学生、数以亿计的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在校大学生可以打破物理围墙,一个平台在手,网罗天下好课。社会学习者可以实现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梦想。大学老师可以利用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进展、学习状况、学习效果进行全流程、全方位、全景式的管理和捕捉,让老师拥有 “千里眼”“顺风耳”。
三是在推公平提质量方面,实现优质资源最大程度的开放共享。一是“好校建好课”,各高水平大学共建优质课程,实现学分课的互认。二是“强校带弱校”,实施慕课西部行计划,提升西部高等学校教与学质量,让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得到整体提高。
四是要扬帆出海,为世界高等教育贡献中国力量。我们已经与印尼签署了优质在线课程协议。印尼有3000多所高等学校,我们提供了60门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为这3000多所印尼高校提供教学服务。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教育局教育创新与技能开发部主任在university world news上专门撰文,他说:“本次合作是优质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国际流动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有助于亚洲地区高等教育优质资源获取、高质量和公平发展。”我们在中国发起和成立了世界慕课和在线教育联盟,在11个国家的13所世界著名大学实行了互认学分,开设168门融合式课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提供了中国最优质学校、最优质老师、最优质课程。
五是要全面开花,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我们要加快平台的推广应用,使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习范式、教学范式创新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用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倒逼高等教育改革。
最后,我们对高等教育数字化有一个认识,就是数字化是个新鲜事,也是个天大的重要事。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这种新鲜感变成新常态,把这种重要事变成伟大事,着力构建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的新形态。
王辉司长介绍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情况。主要包括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平台的主要功能、平台的主要特点。下面我先介绍第一个方面,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要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教育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1076万。当前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部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原有教育部新职业网和24365智慧就业平台基础上,全面升级建成“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打造24小时365天“全时化、智能化”平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就业”服务,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机制,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第二个,向大家介绍一下平台的主要功能。
平台是教育系统及有关部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和就业管理的综合性平台。平台有pc端和手机端,主要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一是面向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是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围绕毕业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的所需所求,平台主要提供求职服务、就业指导、重点引导等服务。
求职服务方面,毕业生可以在线进行就业意愿登记、简历填写、职位检索等,获取职位推荐、专场招聘、网上签约等服务。就业指导方面,平台为毕业生提供生涯规划课程、学业与职业指南、就业培训、职业测评等服务,帮助毕业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提升求职能力和就业能力。重点引导方面,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求职意愿,获取基层项目、重点领域就业等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二是面向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在平台注册后,可便捷地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发布岗位信息、筛选简历,与毕业生进行线上互动,达成意向后可直接在网上签约;也可以通过平台查询生源信息,了解意向学校和专业的毕业生总体情况。
三是面向就业战线。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通过平台可动态监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展,调查和分析就业形势。目前,全国有6万余名毕业班辅导员和2万余名就业工作人员,全部在这个平台进行注册,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部署可以一键直达,实现扁平化管理。
四是面向公众及所有用户。平台提供大量政策资讯、工作动态、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等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平台链接到各地和高校的就业网站以及主要的社会招聘平台。
目前,平台已汇聚比较丰富的就业资源。面向2022届毕业生,汇集了380余万个岗位信息。目前平台正在举办“2022年邮政快递业网络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陕西专场”等五场招聘会。已经上线了“互联网就业指导”直播课91期,涵盖了就业形势与政策、行业分析、求职技巧等内容。平台还上线了“宏志助航”系列就业指导培训课程资源118个,提供44项职业测评、125个职业百科和578个职业案例。
第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平台的主要特点。
24365就业平台按照“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的总要求,着力体现“政策信息的权威性、就业服务的公益性、岗位资源的开放性、功能使用的便捷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信息真实。平台提供的高校毕业生信息,基于学信网学籍数据,确保毕业生信息的真实准确;平台通过与有关部门和第三方平台协作,核验用人单位信息,确保招聘单位信息真实有效。
二是互联共享。平台与有关社会招聘网站联合推出“24365校园招聘服务”;与部分网站实现岗位信息共享;与各地省级就业服务机构及有关高校就业网站建立链接。
三是一站服务。为毕业生提供从求职准备、就业指导、查询信息、简历投递到网上签约等一站式服务。同时,结合毕业生求职意愿等信息,平台主动为毕业生推送适合的岗位信息。
四是监测反馈。平台开展就业大数据分析,为高校学科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改革等提供决策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持续完善和升级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进一步汇聚更多资源,完善功能应用,提升用户体验。期待更多高校毕业生通过平台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多用人单位通过平台找到合适的人才。在此,也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共同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力量。
来源:教育部凯发游戏官网2022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