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凯发游戏
李佳玉*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和延伸,当前学校教育的定位除了传统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以人工智能与学校教育融合为出发点,分析当前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校教育困境,探寻解决困境的有效对策,促进人工智能与学校教育高效融合,以实现学生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方式转变。
【关键词】人工智能;学校教育;困境;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049-(2020)18-0097-02
习近平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贺词信中强调:“ 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教育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驱动,带动教师向数字化教师转型,立足实践把学生培养为新时代创新型人才。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必将引发教育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助力教育重组与再造,加速提高教育质量,使未来教育真正做到人机协同。
一、人工智能环境下学校教育困境
(一)人工智能与教育目标相脱离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因教育技术不够成熟,在实际教育运用中产生一些棘手问题。市面上关于人工智能学习的产品、软件及平台大多只注重学生单方面适合应性学习,与实际教育目标相脱节。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人工智能教育而言,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取精准化、有针对性的教育数据,当前不同教育系统和平台之间的数据互不相通,人工智能教育研究缺乏科学数据支撑,无法与复杂多变的教育实际紧密结合,这是导致人工智能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结合教育实际人工智能教育,应做到融入生活、融入校园、融入课堂,全方位渗透,同时提高数据精准度,结合教学实际丰富应用场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师对人工智能认识的分化
人工智能教育对教师提出新要求,未来教师不仅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导向,而且要将人工智能合理融入课堂、融入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当前教师对人工智能的价值认识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其中一部分教师,在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积极学习并将其引入课堂,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转变教学理念、充实课堂内容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另一部分教师,忽视甚至全盘否定人工智能教育价值, 认为人工智能引入课堂是形式主义泛滥、浪费教学时间、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课堂效率。作为新时代教师,面对人工智能教育应做到理智分析,既不高估其价值,也不贬低其存在意义,主动学习吸收人工智能积极成分,融入课堂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学生自制力差,怠于思考
“ 互联网 ”、人工智能时代,手机、pad、电脑成为学生辅助学习工具,但给学生带来学习便利同时,也出现了滥用电子设备、沉迷其中的危害。当前学生查阅资料和完成作业离不开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生活化增加了家长对学生的管控难度,部分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以此为由沉迷于网络娱乐功能,使教育适得其反。此外,随着作业解析智能 app 的出现,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掠过独立思考过程,借助 app 答案解析即使在没有老师答疑和家长指导下也能快速准确的完成作业。长此以往学生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沉浸在辅助学习工具带来的“ 便利”中,导致教师无法通过作业检测出学生真实水平,向老师发出错误的学习信号,形成恶性循环。人工智能教育在给学生提供学习便利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自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考验。
(四)考核评价体系有待优化调整
人工智能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在学校具体运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目前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知识为核心、以升学率为导向,是制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完成考核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高频考点的讲解,看重学生识记效果,从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增加了人工智能融入课堂的难度。目前虽然部分学校积极将人工智能引入课堂,但由于教师不熟练操作过程,缺乏主动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导致人工智能教育并不受重视。在“ 高考指挥棒” 的引领下,甚至部分家长认为课堂中运用人工智能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当前考核评价体系虽然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应调整考核标准,促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使用人工智能破除学校教育困境
(一)提高人工智能与学校教育交融度
提升教育质量离不开政府、学校、教师的协同。首先,政府大力支持。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育需要精准化、有针对性的教育数据支撑,但仅靠个人力量无法获取完整准确数据, 因此政府应搜集、完善教育数据库,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学校积极引进人工智能教育,营造开放性、创造性、个性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人工智能开发校本课程,展现学校特色。
最后,教师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课堂。课前教师基于人工智能软件为学生发送学习题,并结合学生作答情况反馈学情分析,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生成课堂针对性教案。讲授新课,教师注重课堂与学生的融合创设课堂弹性,作为“ 介入者”不再留恋讲台,增加学生在课堂中自我展现机会,教师通人工过智能的反馈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交谈,达到因材施教、异质交融的课堂效果。课后答疑,教师依据人工智能的教学反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进行针对性答疑,并总结薄弱知识点加强练习。
(二)积极开展教师人工智能教育培训
教师作为学生培养者、人工智能教育实践者,提升自身人工智能素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教师对人工智能教育认识分化,人工智能教育利用不合理情况, 学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教育培训。第一,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当前教师关于人工智能教育认识程度、使用熟练度、存在具体问题及相关建议,由此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第二,针对调查结果结合不同地区实际教育发展需要,制定人工智能专项教育培训计划,达到教师正确认识并熟练运用目的。第三,邀请人工智能专家、教育专家、资深教师进行培训课程研发。使培训课程贴近生活、贴近课堂、贴近学生,做到为教育服务。第四,为保证培训效果,将人工智能教学技能作为教师综合考核标准之一,督促、激励教师向数字化教师转型,带动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
(三)合理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
人工智能教育使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具有深入了解,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传统课堂教师无法兼顾学生学习差异,授课内容只能以班级大多数学生水平为参照,导致优等生得不到突破,后进生理解困难,难以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在人工智能教育帮助下,通过自适应学习程序、游戏和软件等系统响应学生的需求,全过程搜集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最后向学生推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课前,教师通过数据反馈结合学生学习需要制定本节课教学计划。课中,依据学生课堂表现,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深入讲解加深学生印象。课后,分层次布置作业,在确保夯实基础知识前提下,适当拔高作业难度,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减少学生学习挫败感调动学习积极性。人工智能教育把传统课堂的优势与数字化教学的便利相结合,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混合式教学,达到个性化教学目的。
(四)考核体系实现素质评价精准化
当前以知识为核心的考试制度,虽然提高了升学率, 但是制约了教育创新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随着人工智能数据采集方式的不断完善,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水平等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准建立学习者的动机、能力、爱好、水平、体能、心智水平等要素构成的学习方案,具备大数据智能过程性评价的新制度将从根本上优化当前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考试制度,以学习者动态发展学业水平为基础的适应性双向匹配与选择制度将被建立,从而实现素质评价精准化,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影响
(一)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理想的学习效果是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意义,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未知领域的学习中,达到深度学习目的,人工智能教育利用技术优势实现学生深度学习。首先,真实地学。真实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基础,在课堂中减少虚假学习行为,聚焦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学习困境,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其次,充分使用工具。人工智能为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工具,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特点,合理选择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深度学习。最后,整体地学。关于深度学习,我们应走出碎片化学习误区,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学习工具,把知识与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学习过程体验相结合形成整体教学。人工智能时代深度学习不仅是大脑参与的思维层面的学习,更是人机协同的系统化学习。
(二)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
单科学习让学生有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但其局限性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的要求,新时代跨学科学习是未来创造者的必修课。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隔阂,在帮助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同时拓宽认识边界,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人工智能时代跨学科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学科之间的跨越学习,而是提倡学生学习社会各个学科领域的重要知识,并用此指导实践。进行跨学科学习应使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融百家之所长,实现知识的流动、转换和创新,在理性的学术争论中,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提升学生创新水平。
(三)促进学生思维方式转变
人工智能教育颠覆了不同个体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思维方式转变。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常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考虑知识的来源、用处与其他知识的关联,缺乏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针对这一问题,人工智能用庞大数据库和丰富实践案例,来引导学生思维方式从零维上升到一维。线性思维强调不同事物之间彼此关联和相互连接, 利于学生用所学知识连接现实解决困境。建立不同知识点的因果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创造力、展现个性。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学习辅助工具,极大地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加速素质教育实现。
四、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使学校教育得到优化,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动力和创新契机,我们应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技术推动教育进步,提升教育质量,真正发挥教育立德树人作用。在进行教育体系建设时,始终坚持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坚持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实践精神,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智能教育。
参考文献:
[1]梁迎丽,刘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8 03):24-30.
[2]吴晓如,王政.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与实践案例[j].现代教育技,201(8 02):5-11.
[3]余胜泉.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j].开放教育研究,201(8 01): 16-28.
[4]张剑平,张家华.我国人工智能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0(8 10):95-98.